“孩子從小練習各種樂器,繪畫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廢了。其實這是大人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大人從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為什么要讓孩子學一樣特長,目的是培養孩子什么能力。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什么東西。我們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習。我們要在培養孩子擁有一種特長的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抵御誘惑,戰勝不良情緒,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優良品質。”

 
       孩子的特長都是后天培養的
       對于孩子來說,我們只能看到孩子是否具有某種天賦,而無法看到她有什么特長。
       我認為孩子的特長都是靠父母培養出來的,沒有孩子天生有特長。
       有些孩子有藝術天分,那是天生的,比如莫扎特,他從小就有音樂天賦,但是他的鋼琴特長也是后天父母培養的,他并不是生下來就會彈鋼琴。
       他的天賦因為后天的培養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因此他5歲寫的曲子到現在還是所有學鋼琴的孩子必須練習的。
       這樣的孩子叫天才,很少有。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那么如果不培養孩子,孩子就沒有特長。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這是需要父母去注意發現的。
       現在很多孩子干什么都堅持不下去,三分鐘熱乎氣,然后就說沒有興趣,這很好理解。誰會對一個辛苦,枯燥的事情保持持久的興趣?大多數的成年人都做不到,更何況是一個充滿好奇的孩子。
       看看那些工作沒幾年就喊著沒有興趣的年輕人,就知道他們從小就是缺乏耐力和恒心訓練的。我估計他們小時候學東西也一定是半途而廢的。
       也有很多孩子從小練習各種樂器,繪畫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廢了。其實這是大人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大人從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為什么要讓孩子學一樣特長,目的是培養孩子什么能力。
       在孩子練習過程中,大人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就是這個長年累月,風雨無阻的每周上課,很多父母自己都不能堅持,就會嫌煩嫌累。
       我們總說,大人是孩子的鏡子,大人如果都不能堅持,都抱怨,孩子如何可以堅持?我聽很多大人抱怨的批評孩子:“我容易嗎?每周都要帶你來練琴,耽誤我很多時間,你還不好好練習,還花那么多錢,值得嗎?你要不愿意練,就不要練了。”大人說這種話,孩子會怎么想?他們一定想:本來我就不想練,還不是為了你們,是你們逼我學這個沒有意思的東西。
       作為孩子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為什么大人要讓他們學這個。甚至大人自己都不清楚,為什么要逼孩子學這個東西。
       很多父母都是看人家孩子學,然后就讓自己孩子學。至于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父母自己都不清楚,怎么能怪孩子不能堅持呢。
       如果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他怎么可能會堅持呢?要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人會主動地喜歡地去做很辛苦,很枯燥,很需要耐力去完成的事情。因此大人的這種思想傳達給孩子的,就是大人本來也不耐煩,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讓孩子學,因此孩子很高興放棄。這個時候大人就會以給孩子自由,實則是大人不愿意給自己找麻煩的心態,放棄了對孩子培養自我控制能力和毅力的機會。
 

       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習
       我要說的是,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什么東西。我們是為了培養孩子一種生活能力而去學習。
       學習一種特長是培養手段,而不是培養目的。不一定孩子學的特長越多競爭力越強。而是我們要在培養孩子擁有一種特長的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抵御誘惑,戰勝不良情緒,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優良品質。
       因為這些特長也許并不能成為他未來工作的競爭力,只有他擁有別人沒有的品質那才是他能夠繼續努力,能夠學會獨立解決問題,抵抗誘惑,能夠控制自己,能夠最終在他所從事的領域中成功的主要能力。
       一個人能夠成功,不是要具有某種特長,而是具有某種成功的素質,而這種素質的培養可以通過從小對孩子培養特長開始。當然更需要父母對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嚴格要求。
       一個沒有自控能力的父母也無法培養出一個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言傳身教永遠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其實,我贊同讓孩子小時候隨心所欲地感受快樂自由,什么都不管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方法。但那種看似放任的教育,也許就是家長的自我懈怠。
       教育孩子應該是一種外松內緊的方法,可以放任孩子的天真行為,但是不能放任孩子的思想教育。那種只抓學習不注意思想教育的方式,看上去嚴格,實際上是放任。
       我主張讓孩子小時候就懂得要學會控制自己,要學會堅持,要培養自己的耐心和耐性。只有從小接受這樣培養的孩子,長大后才能夠會很好地控制自己,很好地安排時間并合理地運用時間,很好地排解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緒。
       因為這一切他從小堅持學一個東西的時候都已經遇到過了,并在大人的指導下很輕易地就可以渡過。
 


       注重孩子內在魅力的培養
       兒童時期是建立良好習慣和條件反射最容易的時候,為什么現在大人改變很難,可是小孩子就很容易?就是因為孩子可塑性強。
       一個從小思想被教育好的孩子,根本不用擔心他的學習,他與人相處的能力,因為他已經很懂如何自我控制、如何合理地管理時間了。
       因為大腦是支配人言行的中樞指揮系統,只有這個系統建立地好,不斷地給予完善,整個人的言行才能表現出合理和有目的。
       一個孩子要想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首先要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而這是靠精神內在所支持的,這也是女孩子長大以后的魅力所在。
       有才華和有人格魅力是兩個概念。
       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光把眼睛盯在注意培養孩子的才華上,而忽視在這個培養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內在魅力的培養。
       一個有才華的人不一定會做人,不一定擁有正確的三觀,因此不一定有成就。
       過去很多科大少年班,或者歷年的高考狀元,最后在社會中都了無聲息了。他們當初都是有才華的人,但是因為缺少一個系統的正確的思想教育,因此淪入平庸。
       但是一個會做人的人,一個擁有正確三觀的人,很容易有成就并人格完整。我認為給孩子自由是心靈上的而不是形式上的。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循循善誘,把孩子當成一個主體的人去對待而不是一個自己的附屬品,不要動不動就是喝斥打罵孩子,過分發揮大人的控制欲,或者干脆嬌縱放任。這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不負責任的表現。
       孩子需要受大人控制這個沒有錯,否則法律就不會規定18歲以前的孩子需要大人監管,就是因為這是在培養孩子的階段,而培養的過程也是大人可以合法控制的過程。但是父母不應該濫用控制權,該控制的不控制,不該控制的瞎控制。
       比如培養孩子學習的態度,要善始善終,這就需要大人監督和控制,可很多父母都不管。而不該過分控制的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孩子學習不好,與從小沒有好好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關,這其實是大人的錯誤。
       而大人卻把自己教育疏忽的錯誤追加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去指責孩子,這就是不合理控制。
       如果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質,孩子心靈上就會自由,因為她知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大人。因此她就不會在乎吃苦,枯燥,也不會逆反,因為她認為大人沒有控制她,而是她自己為自己做主。而大人能做的就是在一旁指導她,支持她,鼓勵她,讓她感覺父母就是她的拉拉隊,是她可以交心的好朋友。
       所以培養孩子的特長應該是真正為了孩子,而不是自己想讓孩子去學,滿足自己的私心。


PS:文章來源于英才國學早教



樂辰蒙氏親子園

地址:成都市錦江區錦繡大道3555號錦江國際花園1號樓3層

聯系電話:18123382103